廉洁文化
廉洁文化
当前位置: 首页 / 廉洁文化

甜味中秋

信息来源: 中国社会报 发布日期: 2022-09-10浏览次数:

中秋又至,朗朗月光下,品茗酌酒,吟诗作赋,自古是文人志士的一大乐趣,写下许多诗词佳作,诸如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借景抒情,引起无数人共鸣。

月光是柔情的,中秋的月光更富有诗情画意。在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日子里,一轮中秋圆月,牵挂着天下人的心肠。我小时候生活在豫北农村,父亲在百里之外的煤矿工作,中秋节父亲回来,全家就团圆了,没有感受到团圆的不易。我们姐弟五人长大后,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,一年到头各自忙碌,聚少离多,随着年龄增长,越发觉得团圆的美好,也越发感受到团圆的不易。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”中秋夜,一家人遥望月光,相互思念,相互牵挂,通过电波相互问候,也算是一种月光下的团圆。

“饼儿圆与月儿如,更兆嘉祥食有余。”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美食,圆圆的月饼显然是团圆的象征。我的儿时,月饼在农村还是“稀罕物”。过中秋节,村里人买不起月饼,各家都要蒸制农家月饼。圆饼面片上撒一层白糖或红糖,其上再压一个圆饼面片,转圈儿捏出花边,将两个圆饼面片密封起来。母亲的手很巧,犹如给圆饼镶上一圈项链。蒸熟出笼后的农家月饼圆乎乎、白生生,披着一层芝麻粒,像是满天繁星点亮中秋月夜。

月光下,母亲将农家月饼切成七块,一家人尽情分享团圆美食。我拿起月饼,仰望圆圆的秋月,想起了小学课本里的诗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”感觉秋月似玉盘,农家月饼也如玉盘。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。”此时,冲着中秋圆月,猛咬一口月饼,还未细细咀嚼,甘甜味已沁入心底,像是品尝到了月亮的滋味,幸福的感觉顷刻涌上心头。

幸福的美味里,并非只有月饼,还可以吃到煮玉米、煮毛豆、煮花生,不加一点佐料,天然、淳朴的香甜味,更是增添了中秋团圆祥和之情。我到城里工作后,看到一年四季都有卖煮玉米、煮毛豆、煮花生的商贩,很是纳闷:过了中秋节,怎么还能吃到这些?玉米、毛豆、花生尚未完全成熟,就被采摘放在冷库里,多可惜呀!多浪费粮食呀!看着我的纳闷和怜惜之情,同事笑着说:“你算算账,怎么卖的钱多?”当然不用细算,我知道煮玉米、煮毛豆、煮花生卖的钱多。只是在我的记忆里,粮食成熟后才是宝贵的“口粮”,那些秋收时仍未成熟的嫩玉米、嫩毛豆、嫩花生,人们才舍得煮熟解馋。正好赶上中秋节,自然成了一道节日里的团圆美食。

“秋来红枣压枝繁,堆向君家白玉盘。”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,到了中秋节,一树红枣也是团圆的美味。我喜欢举一根长竹竿打过去,“哗啦”落满一地红枣,抓一颗嚼在嘴里,满口都是酸甜味。母亲将红枣与新磨的玉米黄面搅和在一起,蒸成红枣窝头,新黄面的香甜与红枣的酸甜融合在一起,那种鲜美的滋味,只有中秋时节才能品尝到。

这棵枣树与我的年龄差不多,经过四十多年的风雨洗礼,树冠长得像是一把大伞,遮挡住半个院子,驱赶走夏日酷热,树下成了烧火做饭的好地方。柴火灶的袅袅炊烟穿过枣树枝叶,将虫害熏得无影无踪,枣树越发显得旺盛。

今年的中秋节还未到,红枣已经缀满枝头。母亲用竹竿打下低处的红枣,分给街坊邻居尝鲜。周末,我回到家,踩着木梯摘下高处的红枣,儿子咬一口红枣,高兴地说:“又脆又甜!”我猛然觉得,这是家味的传承,心里顿时感觉暖暖的,甜甜的……

“万里无云镜九州,最团圆夜是中秋。”又是一年中秋至,团圆的味道已经弥漫开来,不仅有佳肴的美味,更有期盼的滋味,人们期盼像中秋月圆那样,生活圆圆满满、甜甜蜜蜜……(杨林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