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洁文化
廉洁文化
当前位置: 首页 / 廉洁文化

【历史上的监察官】比肩包拯、海瑞的一代廉吏——宋纁

信息来源: 河南省纪委监察委网站 发布日期: 2018-11-05浏览次数:

宋纁(1522年-1591年),字伯敬,号栗庵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进士,归德府商丘县(睢阳)人,初任永平府推官,后迁山东道监察御史、山西巡按、顺天府丞、都察院右金都御史、保定巡抚、南京户部右侍郎、户部尚书、吏部尚书,故后追封太子太保,荣禄大夫,谥“庄敏公。”

宋纁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命巡按陕西时,大太监吕用结党营私,目无法纪,横行霸道。宋纁不顾身边的人极力劝阻,不畏吕用炙手可热的权势,连夜上疏弹劾,使吕用等再不敢胡为。

隆庆元年(1567年),宋纁巡视山西时,正值蒙古俺答汗攻打山西石城,守城将士贪功,向朝廷报备逮捕77名罪犯。宋纁仔细调查后,发现其中有33名无辜百姓,便立即上奏皇帝申请释放,并对贪功者秉公处理。

万历十一年(1583年),宋纁巡抚保定。当时获鹿诸县正闹大荒,宋纁到任后,立即奔赴当地,查看灾情。他见到受灾百姓以树皮、地鼠为食,感同身受,立即下令先开仓赈灾。这时有人劝他,应先奏请皇帝,等待下旨,官府才能开粮仓,否则是要被问罪的。宋纁却说:“待报而行,老百姓都饿死了,那时再开仓赈饥,又有何用?假如皇上怪罪,由我一人承担。”于是,开仓放粮,解救当地百姓于水火之中。

万历十四年(1586年),宋纁升任户部尚书。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大旱,江南又发大水,明朝经济陷入困境,国库拿不出更多钱财用以赈灾。宋纁私下会见多名朝官,想要联合上书皇帝,请求开皇帝私库用以赈灾。大家都不敢这么做,没有同意他的想法。朝会上,宋纁独自上奏皇帝开私库赈灾,并且请求朝廷开放低价粮,以平衡市场价格。数百万百姓受到恩惠,得以活命。在朝政资金最艰难的时期,宋纁在户部一任就是5年。期间,对上他反对皇帝的奢华浪费,对下他节约使用钱财,分轻重缓急,斟酌开支。后任吏部尚书,期间,他奖廉扶贫,惩办奸狡官员100多名,受到朝野内外好评,上自皇帝,下至臣民都非常信赖他。明神宗赞他“赋性直爽,提躬清介,抡置宪台,百僚见惮”。

宋纁为官32年,家无姬侍,只有老仆数人,为官清正,秉性刚直,敢于担当,视“家国、百姓”为己任。他曾五次申请告老还乡,都未获朝廷批准。宋纁70岁死于任上,灵柩被送往故里商丘时,沿途几百里,士、农、商、贾皆夹道迎送,焚香哭拜。当时民谣有:“南出海瑞,北出宋纁”。至今大江南北多建“三报祠”,宋纁与包拯、海瑞同享世人的敬仰与膜拜。(作者:商丘市睢阳区纪委监察委 罗中华)